萊頓大學座落在荷蘭的萊頓市,是目前荷蘭持續運作中最古老的大學(技術上來說,魯汶大學于1425年在荷蘭境內建立,才是荷蘭最古老的大學,不過現在魯汶大學在比利時境內)。該校建立于西元1575年,萊頓大學是Coimbra Group、Europaeum以及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等大學聯盟的一員。由八十年戰爭中的荷蘭革命領袖Prince William of Orange所建,迄今仍與Orange皇朝的皇室有密切關系。現今萊頓大學擁有9個學院、超過50個系以及150個以上的(系)所。并且有超過40個國家級或國際級研究機構在本校設立。
學校簡介
萊頓大學作為一所古老的貴族大學,自16世紀創立之初即跟荷蘭王室保持著親密的關系。前荷蘭女王威廉明娜(Wilhelmina Helena Pauline Marie)、朱麗安娜(Juliana Louise Emma Marie Wilhelmina)以及王儲威廉·亞歷山大(Willem-Alexander)都曾在萊頓大學學習。2005年,現任荷蘭女王貝婭特麗克絲(Beatrix Wilhelmina Armgard)從萊頓大學獲得珍貴的榮譽學位。剛獲選的荷蘭首相馬克·呂特(Mark Rutte)也于1992年畢業于萊頓大學歷史學專業。
目前,萊頓大學共分為6大學院,50多個系所,150多個研究機構,為歐洲目前學術聲譽最高的綜合性大學之一。2010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爐的《世界大學學術排名》(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's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),將萊頓大學位列全球最好的100所大學之第70位。2009年的《泰晤士高等教育-QS世界大學排名》(THE-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) 將萊頓大學的全球綜合排名列第60位。另外,泰晤士全球大學排名給出的分學科排名體系中,萊頓大學的藝術及人文科學專業排名世界第29位。該大學是科英布拉集團的成員之一 (即Coimbra Group,簡稱CG,是由39所歐洲最古老且富盛望的精英大學組成的集團),同時也是Europaeum(歐洲10所知名大學聯合體)和League of Europe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的一員。
萊頓大學的學生團體眾多,極大豐富了校園生活。全校幾乎1/3的學生是六個主要社團的成員之一;這些團體組織的活動包括電影展、辯論、戲劇表演、啤酒晚會、小沙龍,還有登山和滑雪。校體育活動十分繁榮,尤以水上運動為其特色,有許多俱樂部;至于文化藝術方面,有學生組織的交響樂隊,劇團;文化中心(LAK)還設置各類藝術講座,并使學生有機會觀摩經典名片和劇目。
發展歷史
萊頓大學成立于1575年(中國的明朝萬歷三年),它不僅是歐洲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,同時也是荷蘭聲望及學術地位最高的大學。
在1575年,威廉王子管理著歐洲少數沒有大學的地區之一。此時文藝復興已開始凸顯學術研究的重要性;為了獎勵萊頓市民在1574年抵抗西班牙軍隊的英勇表現,威廉王子遂在此設立大學。諷刺的是威廉王子的敵人腓力二世也名列于建校許可上,這是由于他當時仍是法理上的荷蘭伯爵。傳說威廉王子當時給萊頓市民兩個選擇,一者是免稅,一者是大學;市民認為免稅令可被撤銷,大學卻能延續百年,是故選擇了后者。
在創校后的一個半世紀間,Justus Lipsius、Joseph Justus Scaliger、Franciscus Gomarus、格老秀斯、Jacobus Arminius、Daniel Heinsius 與 Gerhard Johann Vossius 等學者一度將萊頓大學在歐洲的聲望推至巔峰。萊頓大學的崇高地位一直持續到18世紀末。
時至19世紀末,萊頓大學再度名列歐洲的頂尖大學。在這里的世界第一間低溫物理實驗室里,海克·卡末林·昂尼斯達到了 4K 的人工低溫;在1908年,昂尼斯首先將氦液化,他對金屬超導現象的發現也有所貢獻。由于這些貢獻,昂尼斯在191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。此外,獲諾貝爾獎的萊頓教授還有發現塞曼效應的物理學家亨德里克·勞侖茲與彼得·塞曼,以及發明心電圖的生理學家威廉·埃因托芬。愛因斯坦也曾在萊頓講學,他論玻色子的統計分布(即后來的玻色-愛因斯坦凝聚)的手稿于2005年在萊頓大學圖書館里被發現。
萊頓大學內設有荷蘭最早的植物園。
目前萊頓大學仍執許多研究領域之牛耳,包括自然科學、醫學、社會與行為科學、法學、藝術及文學等等,并與四十余個國立研究機構合作。荷蘭的最高學術榮譽──斯賓諾莎獎的28位得主中,有7位在萊頓執教。大禮堂里懸掛著創校以來的著名教授畫像。
優厚的待遇吸引知名學者
獲得獨立后的荷蘭隨著經濟和政治迅速崛起,也為大學教育的發展創造了必備的條件,但是當時的萊頓大學要想躋身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,就必須不惜重金,招聘到第一流的學者來校任教。
在創辦初期,萊頓大學就從歐洲各國招聘到各個學科的著名學者,并且為他們提供最優厚的待遇。正是這些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師們來校任教,才為剛剛創辦的萊頓大學搭建起了包括語言學、醫學、天文學、自然科學在內的一系列學科框架。
許多外國人慕名來到這里求學。學校統一使用拉丁文授課,所以來自德國、法國、蘇格蘭、奧地利等國大學生都可以毫無困難地在這里聽課。
在歷史上,萊頓大學的科研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績。萊頓大學是荷蘭天文學和考古學研究的發源地。1927年,沃爾特教授提供了充分的證據,表明太陽系的所有星球都圍繞銀河系的中心旋轉。
萊頓大學的低溫實驗室創造了只比絕對零度高千分之一度的低溫,因而可以稱之為“世界上最冷的地方”。該實驗室還第一次實現了氦的液化,及發現了金屬中的超導現象。該大學曾有四位教授獲得過諾貝爾科學獎。
當今風采
萊頓約有10余萬人口,萊頓大學的許多建筑也是萊頓非常重要和具有現代特色的建筑。萊頓城與萊頓大學已融合在一起,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學城。
萊頓大學的130多座建筑設施,分布在萊頓市的各個角落。大學建筑的主要部分在這座歷史名城的中心或中心附近,大學辦公樓和信息中心大樓位于萊頓中心火車站東側,大學圖書館“杜倫”建筑群(文科)位于市中心南側風景秀麗的護城河畔,豪萊斯實驗室(化學和醫學)、惠更斯實驗室(生物物理、天文和天文物理)、計算中心研究所、數學研究所、醫學院及附屬醫院,各種生物化學實驗室,分布在西城區,以荷蘭著名物理學家、現代超導研究奠基人命名的卡麥林·昂尼斯實驗室坐落在市中心。
這些建筑設施為萊頓市容增添光彩,使萊頓贏得“大學城”的美名。因為萊頓大學與萊頓市融為一體,大批在這座歷史名城中居住和學習的學生深深地影響了萊頓的生活。
在萊頓還有眾多的博物館,如國家古代風俗博物館和人類文化學博物館等。萊頓大學植物園是歐洲最古老的植物園之一。